close

這部三段式電影被稱做是台灣寫實新電影的開端,在當時曾引起一些新聞話題,劇本改編是取材自黃春明七零年代同名文學作品的前三篇,但與原著差異不大,主要是透過幾位基層小民在五零年代早期台灣艱困的生活環境,為求生存所做的掙扎及挑戰,圍繞在工作和生活上無奈,反映出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到工商社會,基層小民如何去適應大時代變遷的生活百態,呈現出台灣子民的樂天知命及頑強的生命韌性。


第一段的主題是「兒子的大玩偶」,一對年輕貧窮夫妻在不發達但熱鬧的小鎮奮力求生存,工作不好找,其實也沒什麼工作機會,只好自行創業,去游說戲院老闆模仿外國的新奇玩意Sandwich-man, 來雇用他做廣告,但由於是土法煉鋼的方式又不知其精髓所在,讓外表打扮在純樸保守的鎮民眼中看起來反倒是像個神經病(電影一開頭,坤樹畫著小丑笑臉卻眉頭深鎖若有所思地拖著腳步走過大街)(頑童與妓女的戲弄、親族伯父的不滿),自然是沒效果,坤樹也心知肚明,但為了家庭生計又不得不繼續虛應故事,讓坤樹很鬱卒、很心虛(只好有事無事就喝茶水,填補空虛),在外頭受的氣只能回到家對阿珠生氣發洩,雖然如此,生活還是得過,夫妻吵架、賭氣、互相關心、體諒對方(看坤樹沒吃飯和回來喝茶,阿珠去尾隨坤樹;坤樹怕阿珠真的不理他,極力想找話題打破沉默)為著共同目標奮鬥,最後,終於有了個較符合傳統思想的工作踩三輪車(親族伯父的肯認、坤樹回到家的有說有笑)而不用再化小丑笑臉妝時,兒子卻不認得沒化妝的坤樹,諷刺的是,坤樹之所以會這麼辛苦全都是為兒子的未來。


第二段的主題是「小琪的帽子」,在原著裡的順序是排第三,武雄與再發雖然是在城市,但由於相對條件下工作機會一樣不多,只好將就地做著自已也不認同的推銷日本快鍋頭路,但兩人的原因都不一樣,武雄是為了不讓家裡人擔心;而再發則是為了即將出生的小孩及要在老婆娘家面前爭口氣,不忍大腹便便的老婆還要出來工作,所以三十幾歲的再發較務實,很積極地推銷,希望能有所成就,而二十多歲的武雄剛脫離愛作夢的年紀不久,還遺留點對生命的浪漫,無法忍受生命的缺陷(對小琪的早熟感到好奇、動心,進而有想要拯救她的念頭)(在再發出事後,決定要娶再發的老婆)對推銷工作就顯得意興闌珊,最後,武雄對小琪大熱天還是老戴著帽子感到好奇,而去掀開小琪的帽子,發現了小琪不願人知的秘密「光禿的頭頂」,武雄為此愧疚、自責不已;在早期快鍋的設計與使用有危險性,但由於是日本先進新奇的產品,日本人也使用有段時間了,就以為是好的、安全的,比日本落後的台灣還在擔心什麼,真是無知、庸人自擾(上課技師回答武雄的質疑),片中再發對日本快鍋賣不出感到疑惑,其實導演已藉著榕樹下老者的回答作了暗喻 (國、台語不通,未能對工作步調緩慢的農村感同身受), 「煮那麼快幹什麼?東西慢慢地煮,味道才會出來呀」。暗喻著外來與在地族群、文化的互不認同。

第三段的主題是「蘋果的滋味」,這個主題在電影中才是重點,外事警察對美國上校的戲謔形容江阿發的雜亂社區感到自卑,下意識脫口撒謊說此處乃暫時居住,因為居民們在河旁的新公寓還沒蓋好,真是欲蓋彌彰,連外事警察自己也頗懊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桂的小奸小惡(在車上故意哭給老外與警察聽,反被警察恫嚇而驚住嘴;故意唱哭調給懂台語的修女聽,反被單純的長女提醒修女已走而惱羞成怒;工頭入內探視時,歡頭喜面地否認有收到任何的好處);阿發的兒子阿吉因為學期快結束還繳不出學費,在上公民道德課時,不但被老師罰站,還被用做團體中不合作的案例,讓同學們訕笑,使阿吉不禁想起在鄉下時老師的體諒,而不想再去念書;阿發因被美國車撞到腿斷,生活條件反而因此好起來(電影在阿發一家的合照下(少了啞巴女兒)Ending,在那個年代拍照是件大事,都要把最好的衣服穿出來),連夫妻倆唯一的牽掛,啞巴女兒也能出國唸書(在那個時代小人物能出國,是件很不得了的大事),撞人的美國上校反成了阿發一家子的神、恩主公,讓阿發夫妻倆感恩備載,而為了自己指責美國上校的話一再感到抱歉與不安,忘了自己要跛腳一輩子,也應驗了阿發當初離鄉到都市發展時,安慰阿桂的話「到大都市生活說不定會碰上什麼“好孔”(機運)」而讓日子變得好過,沒想到,「轉機」是用這種黑色幽默方式出現,最後,阿發一家六口都能奢侈地分到一顆蘋果,在滿懷憧憬下大大地咬一口後,卻皺著眉頭發現沒有想像中的好吃,動作都有些遲疑,但在阿發的“一顆蘋果可換四斤米,也不懂得吃”的提示下,重新再咬一口,在他們也吃得起的昇級心理下,「感覺」到蘋果真的很好吃,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全家籠罩在幸福的光芒中,阿發看著阿桂高興的眼神,也露出滿足與驕傲的笑容,實感心酸與諷刺。也不滿外來威權專制者的造神運動及集體暴力來箝制、愚弄人民的思想行為(阿吉在公民道德課的羞辱、阿發的不懂得吃之提示)。




在電影與原著中,這三個主題都有兩個相同地方,用來對比勤勞樸實的在地人民與強勢複雜的外來勢力,一、都用年輕夫妻關係做主軸,「兒子大玩偶」守在鄉下老家的年輕夫妻;「小琪的帽子」分隔城鄉兩地的年輕夫妻;「蘋果的滋味」離鄉到都市發展的年輕夫妻,認為生命的意義在於傳承,上一代永遠希望下一代過得比自己好,竭盡所能地盡力提供給下一代良好的生存競爭條件,也是牽繫著夫妻兩人共同生活的因素,也是人生的義務責任。再附帶一點,這裡頭的夫妻關係是舊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男人是一家之主」的權威,瞭解了這一點就比較能體會到作品的精神所在。二、都有外來先進發達文明的影子,「兒子大玩偶」Sandwich-man;「小琪的帽子」日本快鍋;「蘋果的滋味」美國上校;來反映出貧窮落後國家人民在面對引進外來先進發達文明的無助與無知,來反比出那時生活水平的低落,隱約地對當時的統治階級不管台灣人民生計,只幻想著早日返回大陸的輕忽心態表達不滿。這種不為謀利台灣蒼生,只求好官自為之的官府心態一直延續到今日,只有在阿扁執政時(「到目前為止」,「總統」只有他被告發涉嫌貪污)才有點幅度的改善,這是台灣子民的悲哀啊!

導演 侯孝賢《兒子的大玩偶》
萬仁《蘋果的滋味》
曾壯祥《小琪的那頂帽子》

編據 吳念真

主演 陳博正
楊麗音
崔福生
卓勝利
江霞
顏正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t589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